刚刚结束的2021年3月27日四川考中,言语理解与表达共计30题,试题第38题、第39题就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语句排序题,题目困难程度适中。研判四川历年公务员笔试一试卷,不难发现,语句排序题在四川历年公务员笔试一试卷中几乎从未缺席,一般是1至3题,常为2道,考频相对稳定,困难程度稳定。在具体学习过程中,大家发现语句排序题常见是大伙的难点,也是拉开笔试分数的一个关口,所有各位考生有必要看重语句排序,迎难而上,跟着图图攻克难关,顺利上岸。这种题目一般是给出6至8句乱序句子,需要考生选择排序正确的一项。根据常规思维,先在脑海里一次性复原所有句子原始顺序,再与选项匹配,可能出现没选项可选的局面,既浪费了时间,也消耗了脑力精力,在争分夺秒的考场上,还可能影响心态。所以,大家建议考生摒弃常规思维,用应试思维解题。顾名思义,应试思维也就是考场上应付题目的思维,就语句排序排序而言,运用应试思维解题,绝大部分状况在没排出所有句子顺序的状况下,就能选出正确答案,既节省时间,又提升正确率,何乐而不为呢?下面,就怎么样运用应试思维选出语句排序的正确答案,作详细的介绍。
1.怎么样来辨别应试思维考查的语句排序题?
此类题目是语句排序题,给出的6-8句话中,因为文段本身具备内在逻辑性,所以有的句子天生不合适作首句,而选项中非常或许会出现以这类句子为为首的选项;句子中还可能出现典型的逻辑关联词,如由于、所以、只有、才、除非、不然等等;还可能出现时间标志词,如1563年、1882年、1996年、2006年、2021年等等;也会出现补充性描述,如也就是说、即等等。出现以上标志的句子之间大家就能进行句子之间的微观排序。
2.怎么样来进行解题?
第一步:看选项中出现过的首句,断定这类句子适不适合作首句,合适则保留,不合适则排除;
第二步:再看给定句子中是不是有标志可以断定微观顺序。
3.例题解说
【例1】
①2016年,全世界共有2.16亿人患有疟疾,其中44.5万人不幸死亡
②大约一周后,等到雌蚊第三进食的时候,疟原虫会伴随它的唾液进入人类宿主体内,到达受害者的肝脏和血液,最后引发疾病甚至致使死亡
③疟原虫会在蚊子体内繁殖,然后进入雌蚊的唾液腺
④疟蚊属的某些物种会携带引发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
⑤雌蚊叮咬疟疾病人时,或许会在这个时候染上这种寄生虫
⑥在蚊子传播的所有疾病中,疟疾是最顽固、最致命的一种
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,语序正确的是:
A.①⑥⑤④③②
B.⑥①④⑤③②
C.④①⑥⑤③②
D.⑤③②①④⑥
【答案】B
【分析】先看选项中的首句,分别是①、④、⑤、⑥。分别阅读这几句话。①句描述疟疾的患患者数;④句描述携带引发疟疾的寄生虫;⑤句描述雌蚊叮咬疟疾病人时的状况;⑥句引出疟疾这一话题。阅读完四句话后,大家发现这四句话都是围绕疟疾谈论,那样依据行文脉络,应该先引出话题,再谈论与这一话题有关的信息,故⑥句合适作首句,锁定答案B,然后携带B项的顺序验证,是不是存在不适当的地方,进行二次验证,确保答案正确。
因此,选择B选项。
【例2】
①近20年来,仿荷叶的人造超疏水表面不断涌现
②水滴在荷叶上形成一个球形,而不是铺展开来,像如此的表面,被叫做超疏水表面
③这便是荷叶出淤泥而不染是什么原因了
④然而,这项技术因为种种限制,一直未能大规模应用
⑤荷叶这种自清洗性能被叫做荷叶效应
⑥这种超疏水表面可以有效预防被污水污染,表面的灰尘、杂质也会被雨水带走
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,语序正确的是:
A. ①②⑥④③⑤
B. ②⑥③⑤①④
C. ①⑥④②⑤③
D. ②③①④⑤⑥
【答案】B
【分析】先看选项中的首句,分别是①、②。分别阅读这两句话。①句描述仿荷叶的人造超疏水表面不断涌现,②句描述超疏水表面的概念,是引出话题。阅读完这两句话后,大家发现这两句话都是围绕超疏水表面议论,那样依据行文脉络,应该先引出话题,再谈论与这一话题有关的信息,故②句合适作首句,排除选项A、C,保留B、D。下面,需要结合标志断定句子之间的微观顺序了,察看剩下的几个句子,不难发现,⑥句出现代词这种超疏水表面,说明⑥句之前应该出现过超疏水表面,且应该是就近出现,察看选项,B项时②⑥,D项是⑤⑥,②句有出现超疏水表面,而⑤句描述荷叶效应,未出现超疏水表面,故排除D项,最后锁定B项,然后携带B项的顺序验证,是不是存在不适当的地方,进行二次验证,确保答案正确。
因此,选择B选项。
结合上述两个例题来看,不难发现语句排序题目都是从首句入手,保留合适作首句的选项,排除不合适作首句的选项,若此时还剩下多个选项,再通过标志断定内部句子之间的微观顺序,以此选出正确答案。因此期望各位考生在未来的学习做题过程中,可以运用应试思维做语句排序题目,如此才能在后期的学习练习中游刃有余。